您只需要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領(lǐng)取個人專屬備考資料包一份!
科目 代碼 |
科目 名稱 |
參考書目 | 考試大綱 | 備注 |
610 |
中外音 樂史 |
《中西方音樂史簡明教程》, 田可文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2 年。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 周柱銓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22年。 《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 黃曉和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年。 |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察考生對中國音樂史與西方音樂史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要求考生了解中外音樂發(fā)展的歷史淵源、中外音樂史重要事件、名家與名作。 具備一定理論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二、考試范圍 1.中國音樂史(從遠古時期至 1949 年)。 2.西方音樂史(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至 20 世紀音樂)。 3.中西方音樂史中各時段主要音樂形式、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及作品。 三、試題結(jié)構(gòu) 本科目的考試內(nèi)容共分為兩個部分,中國音樂史和西方音樂史,分值約各占 50%。試題結(jié)構(gòu)包括名詞解釋、簡答與論述題,共 150 分, 名詞解釋 30 分,簡答題60分,論述題60分。 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
科目 代碼 |
科目 名稱 |
參考書目 | 考試大綱 | 備注 |
804 | 音樂專 題論文 寫作 |
無 |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試目的: 本考試旨通過命題寫作的方式,全面考察考生音樂的綜合素養(yǎng),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音樂基礎(chǔ)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掌握。 考試要求: 1.要求考生對本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有較全面的了解。 2.能夠針對相關(guān)命題進行問題梳理、分析思考和邏輯表達的能力。 3.要求文章主題明確,結(jié)構(gòu)合理,論證有據(jù),文句通順。 4.字數(shù)要求 2000字以上。 二、考試范圍 以中國傳統(tǒng)音樂傳承、音樂傳播、中外音樂教育、音樂藝術(shù)管理等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guān)理論與實踐,進行命題論文寫作。 三、試題結(jié)構(gòu) 正文應(yīng)包括摘要、引言、正文主體、結(jié)語等部分(摘要可放在最后書寫)。 考試時間3小時, 滿分150分。 |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參考書目 | 考試大綱 | 備注 |
334 |
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 | 1.《現(xiàn)代新聞業(yè)務(wù)基礎(chǔ)教程》(第三版),王燦發(fā),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20年版; 2.《新聞評論教程》(第三版),馬少華,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3.《新聞采訪與寫作》,“馬工程教材”《新聞采訪與寫作》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4.《新聞編輯》(第二版),“馬工程教材”《新聞編輯》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一、 考試目的和要求 考察考生對于當代新聞與傳播發(fā)展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對具體新聞傳播案例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考察考生新聞寫作的基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求考生能夠運用新聞傳播理論進行新聞實務(wù)操作,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 二、考試范圍 1.新聞實務(wù)操作考查;2.新聞消息寫作;3.新聞評論寫作。 三、試題結(jié)構(gòu) 考試時間:180 分鐘。試題類型:1.消息寫作(30分) 2.評論寫作(50分)3.材料分析(70分) |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參考書目 | 考試大綱 | 備注 |
440 | 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chǔ) | 1.《新聞學概論》(第七版), 李良榮,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 2.《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第三版),黃瑚,復旦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3.《傳播學教程》(第二版),郭慶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網(wǎng)絡(luò)傳播概論》(第五版),彭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5.《新媒體概論》(第三版),匡文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
一、 考試目的和要求 考察學生對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史的基本理論以及當代傳媒發(fā)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察考生新聞與傳播綜合素養(yǎng)。 要求考生能夠系統(tǒng)識記新聞理論、傳播理論、中國新聞傳播史等主要內(nèi)容,關(guān)注新聞傳播領(lǐng)域的理論探索,具備結(jié)合媒體前沿實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 本科目主要考察本科階段所學的“新聞學概論”“傳播學理論”“中國新聞傳播史”和“網(wǎng)絡(luò)新媒體概論”等基本內(nèi)容。 三、試題結(jié)構(gòu) 考試時間:180 分鐘。 試題類型:1.名詞解釋(30 分) 2.簡答題(60 分)3.論述題(60 分) |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參考書目 | 考試大綱 | 備注 |
896 | 評論與寫作 | 無 | 1.考試目的 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文藝理論、語言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法去閱讀、分析、批評文學作品和語言現(xiàn)象的能力。 2.要求: (1)能運用文藝理論,獨立地分析評述古今中外作品,把握其思想與藝術(shù)的基本特征。 (2)能運用語言學理論,獨立地分析評述語言學經(jīng)典問題和熱點現(xiàn)象。 3.考試題型 1.文學評論一(中外現(xiàn)當代文學評論寫作)70分 2.文學評論二(中國古代文學評論寫作)40分 3.語言學評論(語言理論或現(xiàn)象評論寫作)40分 |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參考書目 | 考試大綱 | 備注 |
653 | 中國語言文學基礎(chǔ) |
1.《文學理論教程》(第五版),童慶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二卷第四編、第三卷、第四卷),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5-2018第四版(上),朱棟霖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4.《現(xiàn)代漢語》第六版(上下兩冊),黃伯榮、廖序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
一、 考試目的和要求 1.目的:考察學生有關(guān)中國語言文學的基礎(chǔ)知識,以及對文學基本理論、中國文學發(fā)展的概況、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考察考生系統(tǒng)掌握現(xiàn)代漢語理論知識及相關(guān)基礎(chǔ)技能的情況,了解考生分析和運用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能力,認識考生基礎(chǔ)理論的掌握及其運用情況,從而進一步考察考生從事語言研究的潛質(zhì)。 2.要求: (1)掌握文學理論的性質(zhì)和形態(tài),理解文學活動的特殊性,理解并掌握文學批評標準。 (2)掌握中國文學的基本發(fā)展輪廓和基本知識、基本觀點。 (3)掌握現(xiàn)代漢語基礎(chǔ)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基礎(chǔ)理論分析語言現(xiàn)象。二、考試范圍 (一)文藝理論 第一章 文學理論的性質(zhì)和形態(tài)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shè) 第三章 文學作為活動 第四章 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屬性 第五章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 第六章 文學創(chuàng)造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chǎn) 第七章 文學創(chuàng)造過程 第八章 文學創(chuàng)造的價值追求 第九章 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 第十章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tài) 第十一章 敘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學風格 第十四章 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性質(zhì) 第十五章 文學接受過程 第十六章文學批評 (二)古代文學 第二卷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第二章 盛唐的詩人群體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歷詩風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第七章 白居易與元白詩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體與文風改革 第九章 唐傳奇與俗講變文 第十章 晚唐詩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隱 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chuàng)及晚唐五代詞 第三卷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宋初文學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chuàng)作 第四章 蘇軾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后期詞壇 第七章 南渡前后詞風的演變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第十一 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 章 南宋后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guān)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chuàng)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chuàng)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詩文 第四卷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fā)展與繁榮 第七章 湯顯祖 第八章 《西游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第四章 《聊齋志異》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紅樓夢》 第七章 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fā)展的局面 第八章 清中葉的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 (三)現(xiàn)代文學 第一章 五四文學革命 第二、三章 20年代小說 第四章 20年代新詩 第五章 20年代戲劇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第八、九、十章 30年代小說 第十一、十二章 30年代小說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詩 第十四章 30年代戲劇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第十七、十九章 40年代小說 第二十章 40年代新詩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戲劇、散文 (四)現(xiàn)代漢語 緒論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漢語概說 第二節(jié) 漢語規(guī)范化和推廣普通話 第一章 語音 第一節(jié) 語音概說 第二節(jié) 輔音與聲母 第三節(jié) 元音與韻母 第四節(jié) 聲調(diào) 第五節(jié) 音節(jié) 第六節(jié) 音變 第七節(jié) 音位 第八節(jié) 朗讀和語調(diào) 第九節(jié) 語音規(guī)范化 第二章 文字 第一節(jié) 漢字概說 第二節(jié) 漢字的字形 第三節(jié) 漢字的結(jié)構(gòu) 第四節(jié) 漢字的整理和標準化 第五節(jié) 使用規(guī)范漢字 第三章 詞匯 第一節(jié) 詞匯概說 第二節(jié) 詞義及其性質(zhì)和構(gòu)成 第三節(jié) 義項和義素 第四節(jié) 語義場 第五節(jié) 語義和預警的關(guān)系 第六節(jié) 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構(gòu)成 第七節(jié) 熟語 第八節(jié) 詞匯的發(fā)展變化和詞匯的規(guī)范化 第四章 語法 第一節(jié) 語法概說 第二節(jié) 詞類(上) 第三節(jié) 詞類(下) 第四節(jié) 短語 第五節(jié) 句法成分 第六節(jié) 單句 第七節(jié) 單句的語病檢查和修改 第八節(jié) 復句 第九節(jié) 句群 三、試題結(jié)構(gòu) 考試時間:180 分鐘。試題類型:1.解釋題(30 分) 2.簡答題(40 分)3.論述題(80 分) |
掃碼添加獲取各院校復試名單及錄取名單
用考研政治刷題
輕松掌握政治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