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育部 | 2025-06-24 14:41:22
人瀏覽
重慶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構建高質量、一體化、貫通式“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德育鑄魂”上下功夫,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大力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開足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統籌實施“政治理論課程提升”“哲學社科課程深化”“專業教育課程拓展”工程,把思政教育貫穿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打造全方位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重大青年”宣傳品牌,精耕細拓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陣地,聯合發起成立西部高校青年宣講聯盟,攜手清華大學等30余所高校開展創新理論接力宣講,用青年之聲講好黨的故事、傳播黨的聲音。堅持以紅巖精神擦亮愛國底色,舉辦紅巖文化節,組織“紅巖魂——信仰的力量”紅巖精神報告會,開設“共讀—研討—實踐”模式“紅巖讀書班”,開展“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累計演出600余場,持續開展“升國旗、唱國歌”“清明祭英烈”“11·27烈士殉難紀念”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
在“智育增慧”上下功夫,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實施“本科教育2029行動計劃”“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本科大類招生、大類培養,開展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構建以“五育并舉、通專融合、能力培養、貫通發展”為特征的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學科建設為牽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緊扣“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文科、繁榮社科、拓展醫科、推動交叉”總體思路,建強一流學科公共服務平臺支撐體系,以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為依托,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不斷完善人才培養矩陣。以學風建設為抓手提升人才培養動能,深入實施“啟航計劃”,持續開展“年度人物開講啦”“名師講堂”等學業幫扶活動,開展青年五四獎章、學生年度人物等評選表彰,堅持以“學身邊榜樣、做最好自己”勉勵學生增長知識見識、積累才干本領、涵養奮斗精神。
在“體育固本”上下功夫,提升以體育人效能。構建高質量體育課程體系,改革體育課程及評價方式,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建立“課內外一體化”體育培養體系,把體育教學空間擴展到課外,將課外步道樂跑活動、校外體育競賽等有計劃和有組織的課外運動納入體育課程體系中,實現課內與課外兩個單元有機融合貫通,推動體育教學、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場館建設協同創新發展,學校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學生體測合格率從79.8%提升至94.1%。推廣多樣化體育運動項目,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體育鍛煉,組織開展春季運動會暨體育文化節、“重大杯”系列體育賽事、“陽光60分”健康行等體育活動1000余場,每年累計覆蓋師生近10萬人次。引進羽毛球奧運冠軍、健美操世界冠軍、跆拳道全國冠軍等頂級運動員,開展“體育名師”大講堂活動,通過分享奮斗故事、指導運動技能,傳承體育強國精神,提升以體育人效能。
在“美育浸潤”上下功夫,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人才培養通識課程體系,開設美育通識課程48門,建設美育精品課程35門,推動美育與傳統工科等專業交叉融合,建設川劇等具有西南地區民族地域特點的特色美育課程。將學生參與文化藝術實踐活動等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完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美育教育機制,為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提供政策激勵和資源支撐,打造《何魯》《重慶家書》等話劇,把思政課“搬上”舞臺,生動講述抗戰精神、科學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實現美育與思政教育融會貫通。深耕川劇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畢業音樂會、校園歌手大賽等活動,創排《重慶往事·紅色戀人》《重大·1929》《寅初亭》等彰顯校本特質的文化作品,通過劇目展演、成果展示和實踐體驗等多元方式,以藝術浸潤涵養家國情懷,以文化實踐深培人文素養。
在“勞育強能”上下功夫,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堅持把勞動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不斷挖掘
專業課勞動教育內涵,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勞動尊嚴與權利保護》《丈量美麗中國》等十余門勞動教育課程。堅持把勞動教育融入創新創業,實施“百千萬”創新創業人才計劃,完善校內外創新創業競賽體系,打造以“科技文化節”為龍頭,以訓練營、活動周、大講堂、培訓班、分享會、沙龍為品牌創新創業活動,以“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重要載體的創新創業活動體系。堅持把勞動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支一扶”“三下鄉”“返家鄉”和寒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組織日常性社會實踐、基層掛職實踐,推進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引領學生扎根祖國大地、踐行青春擔當。
以上就是“重慶大學堅持“五育并舉”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全部內容,更多考研相關信息請關注本網站。
責任編輯:fry
關鍵詞閱讀